365bet网址多少·吕梁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365bet网址多少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吕梁 >

凤凰涅磐浴火生(下)——从“五五兴县战略”看吕梁兴县的惊人嬗变

2012-11-19 10:25来源:

  

 

 

  兴县境内首条铁路——岢瓦铁路,圆了几代人的铁路梦。

 

 

  兴县地处晋西北吕梁山北段,国土总面积3165平方公里,是我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30万,与近年来声名鹊起的陕西神木县隔黄河相望。

  兴县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曾是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兴县是贫困地区,2001年被列为全省3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首。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不足8000万元。

  兴县是资源富区,境内煤炭、煤层气、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兴县更是发展新区,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的“五五兴县战略”发展思路,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相继入驻,把全县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骄人成就令人瞩目。

  进入“十二五”,全县继续坚持“五五兴县战略”,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迅速推进,带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亿元,财政总收入17亿元。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75亿元,财政总收入有望突破23亿元。

  大交通:“两纵两横”公路网,今朝终圆铁路梦

  今年11月8日,山西境内最高的铁路桥——山西中南铁路通道蔚汾河特大桥胜利合龙。蔚汾河特大桥全长1500多米,桥高102米,是项目的重难点工程,该桥的胜利合龙,为中南铁路通道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正在建设中的山西中南铁路通道,对兴县影响深远。该铁路作为国家规划的大能力运煤通道,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起点为兴县瓦塘镇,终点为日照港,全长1260公里,总投资998亿元,2010年4月开工,计划2014年9月全线贯通。

  加上已建成的岢瓦铁路,正在建设中的太兴铁路,兴县将形成“一纵两横”的铁路网。这样的铁路运输网络,将成为“五五兴县战略”的重要支撑,打破交通瓶颈,改变区位劣势,满足大项目的运输需求,也将为当地群众出行提供巨大便利。

  “十一五”以来,兴县的交通项目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特别是由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的岢瓦铁路岢岚至魏家滩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车,县委书记郭颖称它“圆了兴县几代人的铁路梦”。这条2009年8月建成的铁路也是该县的第一条铁路。

  关于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曾有媒体这样报道:2009年6月19日,当第一列试运行的满载乌金的电气化列车从革命老区兴县魏家滩的斜沟煤矿欢快地驶出时,岢瓦铁路沿线的崇山峻岭洋溢起了从未有过的欢乐。所有参与这条铁路建设的人们都说:这是兴县矿区实现大发展的“通天路”。沿线老区人民高兴地说:“这是走向富裕的幸福路。”

  其实,对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的职工们而言,这更是一条托起企业腾飞双翼的超越梦想之路!

  作为山西省重点工程的岢瓦铁路,起点岢岚县城,终点兴县瓦塘,一期工程至魏家滩镇。该线东接北同蒲铁路宁(武)岢(岚)国铁支线终点岢岚站,向西沿岚漪河而下,终点为魏家滩镇。虽然线路全长只有49公里,但全线按国铁二级电气化单线铁路设计,年运量为1800万吨,途经2县、4乡、40多个行政村;桥梁38座,占线路长度的16.8%;隧道8座,占线路长度的21%;其间先后18次跨越岚漪河。

  而2010年6月开工、预计2013年建成通车的太兴铁路,则是一条省城太原直通兴县的客货两用铁路,线路经过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尖草坪区、阳曲县、古交市、娄烦县、岚县、兴县抵达临县境内。起点为太原北编组站的汾河站,终点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白文站。不出兴县就可以坐上火车,兴县人很快就可以圆坐火车的梦想了!

  县长梁志锋介绍,到“十二五”末,兴县还有望形成“两纵两横”的公路网架:连接忻保和太佳高速的西纵高速(岢临段)已于 2010年年底开工,预计2012年年底建成通车;从兴县到神木黄河岸边的兴神高速已列入山西规划,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从兴县到静乐丰润的兴丰高速可以大大缩短到太原的距离,正在争取列入山西规划;从岢岚到兴县的岢大一级公路改造工程,省交通厅已决定开展前期工作。在建铁路、高速与已经建成的218、313省道、沿黄公路等,很快将形成兴县大交通发展的基本框架,为大项目建设和全县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大教育:友兰中学确立兴县教育新标杆

  不论在兴县老城还是新区,友兰中学几乎都可以算是最气派的建筑了。谈起这座占地面积260亩、总投资约2亿元的高标准化学校,兴县人可能更多的是感慨。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多年来兴县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由著名士绅牛友兰先生于1925年创办的兴县中学,曾经为兴县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学子。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所几十年几乎没多大变化的学校,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县高中教育的需求,学校的升学率每况愈下,大量成绩好的学生外流到太原、太谷等地就读,不仅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也使兴县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差,甚至影响到当地初中、小学学生也不断外流,群众颇有意见。

  为了改变全县教育的不利局面,兴县县委、县政府在“五五兴县战略”实施过程中,把新建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新校园——兴县友兰中学作为“大教育”战略的突破口。这项关乎兴县百年大业的工程被列为吕梁市重点工程。同时,为了纪念牛友兰先生,把新建的中学命名为“友兰中学”。

  兴县的现代国民教育,滥觞于牛友兰先生。辛亥革命以前,兴县没有一所新式学校。牛友兰先生在家乡创办了新式国民小学,随后又创建了当时晋西北山区最高学府兴县中学。并先后担任兴县第一高级国民小学、第二高级国民小学和兴县中学校长。这在兴县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一批省、地、县级领导都曾是牛友兰先生的学生,是接受他的启蒙教育成长起来的。

  令人惋惜的是,时隔六十多年,牛友兰先生这位晋绥边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已渐渐被大家淡忘。如今,把新建的中学命名为“友兰中学”,其重大意义自不待言。

  友兰中学位于兴县县城新区,规划占地面积260亩,整个校园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部分。学校为20轨制完全高级中学,可容纳3000名学生,设计建筑总面积6.8万平方米。2009年7月,友兰中学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2011年9月,友兰中学一期工程竣工,建成教学区、生活区以及体育场。秋季开学时,师生们搬进崭新明亮的新教学楼上课,标志着兴县的教育事业又揭开了新的一页。友兰中学二期工程包括体育场、家属安置楼等,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当中。兴县的目标是要把友兰中学打造成为省级示范中学。

  建设友兰中学的同时,县里又决定增建1至3所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和扶植市级“双百”示范校3所、课改示范校4所、读写工程成果展示示范校 5所、精细化管理示范校5所。并且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素质。要确保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

  需要说明的是,县委、县政府在“大教育”战略实施中,就明确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建立完备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育体系,以期尽快扭转中、高考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同时,全县还不断加大财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积极探索企业实用人才本土化培养机制,加大政企合作力度,政企联动定向培养使用本地专业人才,有效带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五五兴县”战略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大环境:碧水蓝天换人间

  2011年3月2日,县委书记郭颖、县长梁志锋带领四套领导班子就开展“三项整治”现场办公。先后深入蔡家崖岢大线与忻黑线交界处,连城大道等地进行现场办公,实地研究“三项整治”方案。

  3月3日晚,全县“三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召开,组织动员全县、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县开展以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等为内容的“三项整治”活动。

  3月6日是星期天,在县委书记郭颖、县长梁志锋带领下,全县机关干部拿起铁锹、扫帚清扫大街,从上午8点一直坚持到下午6点。谈及此事,群众都感慨地说:“干部们星期天扫大街,很多年不见了。”通过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倒焰窑是一种传统低水平炼制铝钒土的工艺,兴县人叫“蒙古包”。2008年1月13日至25日正是兴县强制取缔倒焰窑专项行动的时期,虽然天寒地冻,县环保局局长牛贵崇仍然带着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奔波在沟峁土梁间,捣毁偷偷生产的倒焰窑,一连半个多月来天天如此,来回拉网盘查,昼夜值班,确保不让一处隐藏的污染源漏网。

  接着,全县又相继开展了关停小铁炉、整顿储煤场、整顿城区燃煤茶炉等专项行动……为全力整治环境,“净空”“净水”,在兴县,各种环保专项整治几乎每月都在开展。“十一五”期间,兴县环保部门持续开展环保攻坚和打击私挖滥采专项行动,共取缔改良焦化企业31户 392支,非法储售煤场 215户,小石灰炉17户,小洗煤厂8户,铝钒土倒焰窑127户138座,关停100立方以下炼铁高炉18户19座,100立方以上炼铁高炉7户7座。

  通过连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县的环境质量明显得以改善。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创建卫生县城、晋绥森林公园植树绿化和集中供热供气工程以来,即使在冬季采暖期,也明显天蓝了,水绿了,空气清新多了。

  不仅如此,县委、县政府在狠抓环境整治的同时,还注意从软环境建设入手,开展“作风建设年、责任落实年”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投资环境。认真落实“一票否决”“一岗双责”等安全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平安兴县”等各种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民生事业、安全稳定和民主法治等重点环境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新兴县已见雏形。“十一五”期间,兴县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7.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6亿元,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6%;财政总收入2010年完成6.6亿元,年均增长54%,当年增幅184%,居全省第一。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亿元,增长23.7%,财政总收入17亿元,增长160%,城镇居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增 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 2455元,增长19.8%。

  按照“十二五”规划,兴县安排了100个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提出建成山西重要的资源型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和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点县。计划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十一五”,兴县由一个经济捉襟见肘、财政入不敷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跃成为引人注目、发展强劲、增速跃居全省前列的新兴工业和宜居县!

  智者顺势而谋,勇者迎难亮剑!“十二五”,具有光荣传统的兴县人民,将再接再厉,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更大的经济总量,更高的发展质量,建成一个富强稳定、和谐文明的崭新兴县!

  兴县人民翘首企盼,我们也将拭目以待!本报记者 张艳平

相关阅读: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