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兴县红枣质量和产量的对策
□薛晋芳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该县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发展红枣产业的基础环节来抓,大力发展密植优质枣园,不断扩大红枣栽植面积,发展优质品种。目前,兴县每年新种植枣树就达2万亩,红枣经济林面积已超过20万亩。在专家指导下,兴县高家村镇张家湾村建立了较大面积的高科技示范园区,蔡家会建立了3500亩的红枣示范园。
(一)红枣的市场需求
近几年,在兴县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努力下,兴县红枣在全国市场上开辟了一大片天地。兴县红枣销售已几乎遍布全国,部分优质红枣品种加工品陆续进入全国各大中小型超级市场,甚至走向国际,导致兴县红枣依然供不应求。
(二)兴县红枣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兴县县内红枣深加工产业正在迅猛地发展,已有数家红枣深加工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如:位于高家村镇碧村的兴县九龙食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油枣资源,加工生产紫晶枣、烘干枣、空心脆枣、蜜枣、枣脯、保鲜枣等。公司日加工鲜枣10吨,年产量达1200余吨,产值1000万元。再比如:位于蔡家会镇狮子洼村的兴县宝峰枣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以加工滩枣、空心枣为主,近两年每年加工成品100吨左右,年利润1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韩国等地。不难想到,这些红枣加工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红枣的需求。
提高兴县红枣质量与产量的对策
(一)水分管理
具体水分管理可采取以下办法:1.坡地和坝地枣园,修筑半径1.0*1.5m的保水坑;梯田枣园,沿外缘修筑高、宽各30cm的边塄,内缘修筑深、宽各为40cm的蓄水沟,以拦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2.由于沟谷地冲刷严重,土层较薄,枣园需要逐年增加土层厚度,同时抓好深翻熟化土壤工作,并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坡蓄水保墒的能力。3.冬季下雪时在枣园积雪,增加土壤水分。4.覆盖农用地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5.低凹下湿盐碱地的枣园,雨期要注意排水。
(二)统一规划,高标准建枣园
一方面应继续按照需要与可能统一规划新枣园,并尽可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周围没有严重污染源的壤土建园。实行集中连片的大面积生产经营,实现枣园喷药、灌溉、施肥、采收和运输管理的机械化操作,从而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快中低产枣园的改造,严格按照枣树的物候期,采取如下措施:1.采取保水坑以及春季浅翻保持水土流失、中耕除草;2.改造枣园的枣树已经成形,且长势弱,因此亟需组织枣农进行合理修剪,疏除直立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等,以改变树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剪掉病虫枝、枯死枝、平行枝、并生枝;对衰弱的主枝、侧枝、多年生抚养枝、结果枝组、下垂枝,在较强枝的部位进行回缩更新或抬高角度,使其恢复生长势;3.采用刮老皮涂防虫胶等物理防虫方法,配合农药化学防虫,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4.科学调整枣林密度,合理进行枣粮间作、枣药间作、枣薯间作,以起到生态平衡、耕作互补、生物互补、效益互补的作用。
(三)建立红枣专业人才队伍和协会
由于兴县当地农村青壮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差和慢,导致栽培管理水平低。大部分枣农对枣树土、肥、水几乎不管理,即不整地、不施有机肥、不浇水。长期以来,导致土壤严重板结,养分失调。此外,整形修剪喷打激素、防治病虫害等相关技术措施也跟不上。全县大面积枣园仍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生产出来的枣缺乏光泽、营养少、味道淡。
因此,政府要不断壮大红枣人才队伍,资助当地枣农去先进枣业发展地区学习先进栽培管理技术,逐步提高当地枣农的经营思想和技术水平。特别要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红枣产业专业科技人才,以便在自己县内成立更多的红枣协会,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自上而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全县枣农的科学管理水平,不仅使枣农从思想上走出多年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而且切实达到提高兴县红枣的产量和质量的目的。(作者单位:兴县蔚汾镇人民政府)
相关阅读:
- 做合格党员民警要讲政治有信念2016-10-09
- 党员干部应着力培育“五气”2016-10-09
- 争做忠诚合格的共产党员2016-10-09
- 引深“两学一做”永葆党员本色2016-10-09
- 郭强:强化旅游主导功能 加快转型创新发展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