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网址多少·吕梁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365bet网址多少 > 新闻中心 > 吕梁新闻 >

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2017-12-06 22:12来源:吕梁日报

  编者按:马小军系吕梁市首名援疆干部,援疆期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15年援疆结束后被组织上安排到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担任主任。作为单位的扶贫第一责任人,工作队队长,马小军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今年10月被市委选拔为脱贫攻坚巡讲团的成员,作为市直单位唯一的工作队长的代表,赴13县(市、区)进行了宣讲,市领导对他的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山西电视台、吕梁电视台、吕梁日报社等媒体对他的事迹多次给予采访报道。现编发宣讲稿如下,以飨读者。

  我叫马小军,是吕梁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党支部书记、下乡工作队队长。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驻村扶贫工作,我深感荣幸。我汇报的题目是《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我汇报三个方面:

  把脱贫攻坚作为单位的头等大事

  吕梁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前身是二轻局,2015年10月,我被组织安排到这里担任主任后,明确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

  我们单位包扶的是石楼县和合乡南割毡村,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分散于沟壑中的6个自然村335户1168人靠天吃饭,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3户、358人。属典型的贫困村,号称吕梁的“西藏”“新疆”。

  我决心践行援疆时习总书记对我的嘱托,把兵团精神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在脱贫攻坚战场,打胜这场硬仗。

  说起总书记的嘱托,我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2012年5月,我主动请缨,作为吕梁市首位援疆干部赴疆工作,担任共青团农场党委常委、副政委。2014年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共青团农场视察,我作为援疆干部代表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握着我的手询问我在吕梁及兵团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后,微笑着说道:“那你谈一下援疆两年来的感受。”我激动地回答:“总书记,援疆两年来兵团精神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让我学到了好多东西,很受教育、很受锻炼。”总书记对我说:“那就希望你今后把兵团精神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去发扬光大,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2014年8月31日,我再一次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亲切接见。

  援疆期间,我认真履行援疆职责、全力践行总书记的嘱托,我的援疆工作受到了兵团和山西省委组织部的肯定。正如吕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秦书义听了我的汇报之后对我说:“你为山西争了光、为吕梁争了光。”

  现在,面对着单位驻村扶贫工作任务,我想我应该完成、也必须完成这项最大的政治任务。不为其他,就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为了伟大的吕梁精神、为了伟大的兵团精神,为了总书记日日夜夜牵挂的贫苦群众,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主人——人民群众!

  扶贫两年来,我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制定了《南割毡村脱贫致富五年规划》《年度脱贫计划》,选准了发展路子。

  老百姓对脱贫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听过、见过农村的穷苦,但是南割毡的穷苦,却超出了我的想象。

  南割毡村是村委所在地,但至今乡亲们都要到沟里挑水吃。今年初,我带领单位下乡队员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到沟底的水井旁实地察看,看到排队挑水的人群中还有一名80岁的老大爷,他跪在井台边,一勺一勺从井里往出舀水。看着这样心酸的场景,我眼眶湿润了,老乡们对我们期望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决心尽快帮助乡亲们吃上自来水。返回离石后,我多次跑到市水利局,和相关领导反映情况、提出请求,亲自陪同市水利局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南割毡的吃水难问题得到了市水利局领导的关注,最终为南割毡提前安排了18万元的人畜吃水项目。现在工程已经完工,南割毡村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在沟里挑水吃的历史。

  南割毡村到小前山自然村之间的过水桥被洪水冲垮,严重影响到村民正常出行,村民们强烈要求修通“断头桥”。今年,我和下乡队员多次徒步去实地考察,经单位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把12万元帮扶贫困村专项扶持资金用来修建过水桥,切实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小前山村民李志智饱含深情地说:“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帮助我们修建了小前山至南割毡的过水桥,解决了我们出行难的问题,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党的恩情。”

  村党务活动室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办公桌椅陈旧,今年,我通过和县委组织部协调,争取到10万元的基层阵地建设专项资金,修缮工作现已竣工。

  今年,我们帮助南割毡村委成立了专业造林合作社,前半年已经种植2200余亩核桃。劳动力全部在南割毡村产生,每亩人工费80元,参与种植的劳力平均每人可直接增收2000多元,为全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7.6万元。

  包扶南割毡村以来,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始终把老百姓对脱贫的向往当作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多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并挤出有限的经费为村里购买急需物资,号召职工为南割毡捐衣、捐物、捐款,我亲自跑项目,多次住村扶贫,由于交通不便,有时单位的同事们说:“安排好的时间如果遇到下雨天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去了。”我说:“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去,共产党员连死都不怕,连这点困难也克服不了吗?”这两年我与南割毡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乡亲们对我和扶贫队员以及所有结对帮扶的职工给予了肯定。村会计贺东平说:“马主任是个好干部,能和我们一起劳动,能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两年来,我们单位共为南割毡村筹措资金147.23万元,为南割毡村修建新路、维护旧路、种植绿色谷子、慰问等,帮助乡亲们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乡亲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今年10月6日,我同下乡工作队带着慰问金去慰问南割毡71岁的老党员刘瑞国时他和他的老伴白云梅擦着眼泪深情地说:“现在政策好,我们顿顿吃好面,一点也不受罪,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百姓最亲了,共产党对我们比亲人还要亲!”听到这样的话,我心头发热,双目噙泪。我想,我没有辜负习总书记对我的嘱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吕梁精神,践行了兵团精神,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老百姓的脱贫尽了自己的心,为党争了光!

  南割毡不脱贫,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誓不收兵

  我们单位无权无钱,但是,我们有热情、有决心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履职之始,我就在全体人员会上提出:要发扬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发扬吕梁人的革命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南割毡村脱不了贫,我们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誓不收兵。

  援疆三年,由于不适应新疆冬季严寒、夏季酷暑的气候,导致我膝盖患了风湿,每年“五一”前都不敢脱下毛裤。直到现在,我都被援疆落下的病根所折磨。尽管这样,我仍然把南割毡的事放在心上、拿在手上、跑在路上。

  南割毡村山路崎岖,往返一次需要八个多小时,去一次真有鬼见愁的感觉。但我多次带队奔波在这条路上。劳累不说,有时还险象环生。同事们经常笑称:“我们是用生命在扶贫。”

  今年7月下旬,石楼连续下了几天暴雨。南割毡村庄稼是否被淹、道路是否被毁、房屋是否进水,成为我心中深深的牵挂。

  7月26日我不顾村会计贺东平的劝阻,带领单位下乡工作队队员,沿着泥泞的山路,驱车四个多小时去了南割毡。27日返回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我们被困于山顶,车辆陷入冲刷下来的红胶泥当中,左右都是悬崖峭壁,我和第一书记王德强下来推车,但轮胎一股劲空转,一寸也动弹不得,我们浑身上下都溅满污泥,从头到脚都被大雨淋湿。后来我们借了附近村民的两把铁锹,铲一寸挪一寸,四个小时后我们的车才从淤泥中开了出来。石楼县委副书记、市委驻石楼扶贫工作队队长赵志明知道这一情况后,对我说:“你们帮扶的是石楼最偏远、最艰苦、最贫穷的村子,真是难为你了,但扶贫工作重要,队员的人身安全更重要,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用再去了。”我听了赵书记的话心里暖洋洋的,但是,一涉及到村里的事,我就顾不上这些,不管风霜雪雨,由不得自己要去奔波。

  担任下乡工作队队长以来,我带领工作队员翻山越岭,走遍了南割毡的沟沟坎坎,挨门逐户地看望乡亲,给他们讲解党的惠民政策,把党的温暖送进了6个自然村在家的所有村民。

  今年8月9日晚上,我家访返回住地时,背后来了一辆摩托车,我急忙躲避,突然听到老乡们大喊不要动、不要动,我停住后才看到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踩到了悬崖边上,当时的我大脑一片空白,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再苦再累也比不上我在援疆时的困难,我在南割毡村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上说,只要我在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工作,我就会一直把扶贫队长干下去,和大家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直到南割毡脱贫为止。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我市时指出:要把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这是总书记再一次提及吕梁精神,对于我来说感触尤深,我要继续学习吕梁精神、继续传承吕梁精神,坚决践行总书记对我的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党争光,为民奉献!

  (作者系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