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发改委驻村扶贫记
□薛建荣 王媛
11月22日至23日,省委书记骆惠宁深入临汾、吕梁沿黄贫困县,听取基层意见,了解扶贫工作实情,解决一线问题。当骆书记一行来到临县碛口镇寨上村时,整个村子沸腾了。
时间过得真快,离骆书记一行调研转眼已近一个月,村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时还在念叨:“骆书记啥时候能再来咱村啊!”
“骆书记来到咱寨上村”
“骆书记来到咱寨上村……”11月22日,站在寨上村村边守望的吕梁市发改委派驻临县碛口镇寨上村第一书记张志,看见骆惠宁书记一行向村驶来后,高兴地冲着村里等待的村民喊出了这样一句话。“精准扶贫,贫困户脱贫,脱了贫更不能返贫”。自吕梁市发改委派驻临县碛口镇寨上村、李家山村扶贫工作队和派驻第一书记结对帮扶以来,日夜奋战在寨上村和李家山村一线的吕梁市发改委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心同向、力同聚、行同轨,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向上攀。截至目前,寨上村、李家山村一共169户贫困户已有123户脱贫,剩余的46户也将在2018年如期脱贫。吕梁市发改委的扶贫脱贫工作得到省、市、县领导的肯定和老百姓的热烈拥护,骆惠宁书记一行的到来,更使该委在临县的帮扶工作成为吕梁山上扶贫脱贫的一面旗帜。
11月22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一行轻车简从,前往吕梁市发改委对口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村——临县碛口寨上村走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指导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11月的吕梁黄土高坡上满目荒寒,朔风凛冽,寨上村村委大院里聚集的群众们却热情高涨。听说省委书记来到村里,乡亲们不顾严寒纷纷赶来,想对骆书记说说这些年来省里扶贫政策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骆惠宁书记与乡亲们一一握手,亲切交流,他对大家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正集中精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党员干部昼夜兼程,埋头苦干,希望乡亲们进一步坚定脱贫信心,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莫道高原十月寒,骆书记到来比春暖,山村巨变政策好,国富民安奔小康……”激动的村民们高兴地唱起了自编的寨上山歌。
当天晚上,骆书记就住在该村68岁的贫困户白运祥家里,简单的晚饭过后,就召开了由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吕梁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哲群、吕梁市发改委派驻寨上村第一书记张志及镇村负责人和老党员、贫困户代表11人参加的座谈会,详细询问,耐心倾听,全面了解了寨上村有关脱贫攻坚的具体情况。
座谈结束,骆书记还连夜看望了该村贫困户陈润莲和白俊虎。在陈润莲家里,骆书记与她们一家拉起了家常,仔细询问致贫原因、脱贫计划,并与他们全家一道算起了脱贫增收账。陈润莲说:“2014年,全家4口人收入不到5000元,市发改委的驻村干部来了后,为我儿子找了一份在包头开铲车的工作,年收入达40000元,每年都给家里寄30000元钱。我自己和爱人也加入了村里的养羊合作社,全年除了日常性开支外预计增收3万元左右。”听到这一帮扶变化后,骆书记非常高兴,要求他们树立自信心,不等不靠,战胜贫困,把日子过得更好。临别时,陈润莲紧紧拉住骆书记的手感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进村路修到了我的家门口,新的村级活动室漂亮得很,阅览室还可以免费看书,路灯也很亮,今年还办起了养羊合作社,我们自己也能入股有收入,全村几十年也没有这两年变化大,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干部真心实意、没日没夜地帮我们。”
第二天,骆书记一行在参观寨上村光伏发电项目时,听到驻村干部汇报光伏发电工程今年下半年为村集体带来经济创收3.9万元的情况后,非常高兴地说:“以前扶贫工作就是送米、送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造血’问题。光伏发电站的建成,可以持续获取稳定收益,形成长效脱贫机制,为寨上村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乡亲们听说骆书记来村里调研,一起簇拥着聚集到村委大院。骆书记同村民们一一握手问好交流,宣讲十九大精神,并从优化主导产业、提高劳务水平、发展深加工业、大力移风易俗等几个方面谈了对临县和寨上村发展的考虑和要求,骆书记讲话深入浅出,生动风趣接地气,一阵阵笑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能看得出来,你们对吕梁市发改委的扶贫工作满意,通了电,修了路,上了水……下一步再想办法,先让专家们说,说完我再说,大家说好不好……”
领导重视选派精兵强将保证扶贫有力度 碛口寨上村和李家山村是吕梁市发改委的帮扶村。寨上村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176户505人,贫困户71户20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36%,预计2018年全村脱贫。李家山村位于碛口镇南三公里处,全村390户964人,贫困户98户25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33%,通过吕梁市发改委的努力,2017年底,李家山村高标准达到村退出、户脱贫指标,整村脱贫,村人均纯收入也从2016年的2900元突破到了3300元,村集体经济在2017年实现0到7.8万元的突破。尤其是寨上村,昔日的穷山僻壤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清一色的白墙青瓦农家院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黄土高原上,宽阔平整的硬化路将家家户户连在一起,入村路旁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闪闪发光。村后是万亩核桃林海,平整的水泥路、宽阔的文化广场、崭新的路灯无不显示村里的新变化,清冽甘甜的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寨上村的脱贫攻坚步入了新篇章。
吕梁市发改委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以来,该委党组书记、主任权威一直非常重视,选派强有力的扶贫工作队驻村,选派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保障了该委驻村扶贫工作的圆满完成。
寨上村和李家山村贫困户有没有脱贫致富的门路、是否找准了脱贫致富的路径,一直都是权威心中的牵挂。2017年春节刚过,他就带领驻村工作队坐到了寨上村农家的炕头上,同农户们一起商议脱贫大事。在寨上村的脱贫产业项目谋划会上,权威指出,寨上村要结合“2+3”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以红枣、核桃为主导发展产业,结合光伏扶贫兜底一批,中药材、油用牡丹增收一批,发展养羊产业致富一批的“三个一批”发展思路,将项目对接到每一位贫困人口身上,精准到户到人。
通水修路盖大棚建设村庄新环境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基础建设的落后,影响了碛口寨上村和李家山村更多的工商资本参与产业扶贫,制约着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围绕“水、路、电”三个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加大投入,尽早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走上更加顺畅便捷的路,用上既经济又有保障的电,为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贫困户白俊虎一样,村民们都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通水通民心,引来富民水。吕梁市发改委选派的工作队驻村前,寨上村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就连喝口干净的水很困难,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收集雨水的大缸,村容村貌脏、乱、差。吕梁市发改委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市发改委主任权威现场办公,亲自敲定解决制约村民生存、生活问题的方案。该委筹措资金分别在寨上村和李家山村新建了20吨蓄水池,逐步铺设管道引水到院入户,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李家山村(河南坪自然村)新建蓄水池后,硬石头坡给埋水管道增加了难度,工作队几经周折,组织施工队一点一点地用铁锤向下敲打硬石头面,打开了深1.3米宽50公分长1900米的埋水管道坑,今年11月已投入使用。同时动工的前滩提水灌溉工程,可浇地40亩,36户村民受益。工作队还带领群众清理垃圾、清扫家园,给寨上村和李家山安放垃圾箱,干净亮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水流在家里,又浇在地里,垃圾进箱里,幸福感有了!”村民们满怀感激地说。
一路连民心,拓宽致富路。2017年7月以前,寨上村的进村路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路宽不过3米,弯道急、坡度大,会车难,出行难,通行条件极差,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工作队积极回应村民的呼声,把1.5公里的进村路拓宽改造成宽5.5米,并在路两边修坡、栽树,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延伸到村外果园里;工作队想办法对李家山的西循环路拓宽改造,投资110万元,把原长2公里宽3米的路修成宽5米的循环路,东循环路和南循环路修整后,今年又在西循环路和南循环路上新拓宽2条大路,对原宽3.5米的南循环路拓宽至5.5米、长1.2公里的新路。西循环路上将原宽3米新拓宽成宽5.5米长1公里的新路,现已动工,明年拓宽修完。新修整了通往李家山光伏发电场地的1公里田间路,方便了村民出行,吸引了四方游客观光采风,条条宽阔的“致富路”延伸至寨上村、李家山村村民的家门口,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出行情况。为让村民吃上新鲜的蔬菜,工作队争取资金在李家山建起了38.6亩铁架蔬菜大棚。该村贫困户李孝奇高兴得见人便说:“发改委工作队让我们吃上了新鲜疏菜,我村同城里不分两样了……”
光伏扶贫搭建稳定脱贫新平台 如今,走进李家山村和寨上村,一眼望到的是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整齐地排列在村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成为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光伏发电站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现在居然我们村里也有了……”12月7日,寨上村的王昌荣高兴地告诉正在观摩学习该村光伏发电扶贫模式的人们。
对于在两个村子上马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权威在年初就多次到村里调研座谈,听取意见。除安排部署枣地林种中药材、成立养殖合作社外着重强调,加快寨上村100kw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7月实现并网发电。工作队队长刘哲群、副队长张材、队员郭亚军、牛家栋、王晶晶和天天坚守在寨上村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志抓时间抢机遇,不怕苦与累,不畏难与险,协调电力、扶贫办等单位,跑前跑后,费尽周折,表现出非凡的奉献精神,做好了光伏发电的各个环节工作,于今年5月30日寨上村100kw光伏扶贫发电实现并网发电,提前2个月完成了任务。寨上村并网发电给该村带来3.9万元红利。今年市发改委又给寨上村争取1000kw光伏扶贫发电项目,现基础建设已形成,明年将实现更大规模的光伏扶贫并网发电。李家山村200千瓦太阳能分布式发电也正式并网发电,可直接给村里带来7.8万元的分红。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兴“输血型”扶贫,大大推进了寨上村、李家山村精准脱贫不返贫进程。
盘活资源实现集体经济“破零”新目标
盘活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壮大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这成为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工作队队长刘哲群按照市发改委主任权威的安排,主动进村入户,跑乡进城协调相关部门启动两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盘活旅游资源利用,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李家山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以此为李家山村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柝论证的基础上,充分依托李家山村独特的民居形态、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在市发改委大力支持下筹资融资将李家山村废弃的李家山村小学旧址旧窑洞改建成“李家山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的麒麟山庄,既解决了一部分村里的闲置劳力,又能带来经济收益,借鉴该村已运营的农家乐、写生基地等经验,把集体资产承包给企业经营,每年可获得3万元的租赁费;利用集体土地、闲置用房、校舍等资产,通过对外发包、投资或入股模式增加集体收益,盘活旅游资源和集体资产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寨上村光伏发电扶贫、成立村种植养殖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破零”新目标。
推动脱贫不返贫“2+3”产业新模式 “把贫困户‘扶’起来,还要让他们‘站’稳,自己走上致富的道路,让越来越多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逐步投身于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中来。”这是吕梁市发改委主任权威每次到寨上村、李家山村同老百姓调研座谈时常说的一句话。
今年,针对实际情况,权威在寨上村现场研究论证做出脱贫不返贫“2+3”产业新模式的规划,确保了该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稳定脱贫。
“2”是实施干果林提质增效和劳务输出两大主导产业。一是干果林提质增效,寨上村红枣正常年景产量可达20万斤,收入在10万元以上,占农林牧收入40万元的25%,要通过实施干果林提质增效,改良品种实现丰产增收;二是劳务输出,外出务工收入占全村收入的87%,是寨上村全村主要收入来源,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协同村干部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并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务工技能增加经济收入。
“3”是大力发展光伏电站、中药材、畜牧养殖三大辅助产业。一是做强光伏产业,寨上村已有100kw光伏扶贫发电并网收益,今年又实施了200kw村级光伏发电项目,明年完工并网发电,届时村里光伏收益分红将大幅度提高,成为继干果林和劳务输出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二是推广中药材种植,一期项目已完成30亩柴胡的种植,预计明年再实施60亩柴胡、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的种植,培养形成一个新的增收产业,带动25户贫困户增收;三是实施合作社养羊,以50万产业扶贫资金为依托,将闲置窑洞改造为羊舍,引导寨上村贫困户白俊虎、白海田等养殖大户带羊和技术入社,形成集体、能人牵头、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养殖模式,成立寨都种养合作社,形成400只肉羊规模,带动37户贫困户增收。
“2+3”产业脱贫新模式,让寨上村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走上贫困户盼望已久的致富路。
(原载于12月19日《发展导报》)
相关阅读:
- 李安林赴兴县、方山、柳林调研2017-12-27
- 李正印主持专题会议听取市委第三轮巡察情况汇报2017-12-27
- 吕梁市采取多项强硬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2017-12-25
- 李正印率吕梁市党政代表团赴贵州学习考察大数据产业发2017-12-25
- 市政府召开第45次常务会议2017-12-25